上周热文热评速览|不需要VC?学习中国?硅谷的创投圈都在想些什么
这是《上周热文热评速览》第 3 期。
在《上周热文热评速览》栏目,爱阅读的投资人会分享 5-8 篇他们上周读到的好文章,他们还用心地为每一篇文章写了推荐语。
这个栏目给时间被高度挤压、一次看完大长篇显得奢侈的朋友多一个选择。只看推荐语,你就能了解每一篇热文的核心观点。等你有空了,可以再点开每一个链接,吸收大长篇的全部养分。
本期推荐人 / 黄海(hai@freesvc.com)
整理 / 蔡宇奎
昨天,美国知名天使投资人、硅谷孵化器 Founder Space 创始人 Steve Hoffman 语出惊人,“复制是最好的商业模式,如果硅谷的创业者可以复制别人的模式,也不会绞尽脑汁去创新”。联想起中国创业者一直被诟病的“毛病”—— 擅长复制而缺少创新,Hoffman 明显站在了(中国)创业者一边,复制没有什么不可取的。碰巧这期我们带来了 A16Z 上的一篇博文,文章提到西方对中国互联网的偏见,认为中国有太多东西值得美国学习,作者还为美国科技公司如何学习和思考中国式创新来支招。
这期后三篇文章的画风和当下喧闹的创投圈似乎有点格格不入。Mark Suster 和 JonWestenberg 在反思 3 个问题:创业者是否真的需要 VC?做服务的公司就比不上做产品的公司?是否一定要做一家可快速规模化的创业公司?他们的答案都是一个大写的 NO。
希望能带来启发。
扫二维码,即可阅读。
01
《思考中国创新和竞争的正确心态 》
来源:medium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一日千里,早已产生一些吸引世界目光的创新,但是对中国互联网的偏见一直存在,学习中国需要扭转很多关键的思维逻辑:中国并非美国模式的模仿者,其闪电般的执行力已经创造出很多美国没有的模式,典型的案例包括携程和滴滴;中国的人口密度远比想象中高,也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市场规模;中国创业公司的狼性文化、高劳动负荷与廉价的高质量劳动力综合成难以忽视的竞争力;最后中国的创业公司尤其擅长本土化,并在海外扩张层面占尽优势。中国正在源源不断输出世界影响力。
02
《丰富思维的显著优点》
来源:First Round Review
曾经的雄心勃勃被思维定势所干扰,团队的潜力和创造力无法发挥,如同行尸走肉一般?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Katia Verresen 在这篇文章中首先对团队进行了稀缺性与丰富的思维诊断,提出了丰富思维的显著优点,并给出了 6 条实用建议:换个角度认知世界,保持初学者心态和良好的精神状态,学会自我疼惜,对他人慷慨,并充满感激之心。初创公司就应该保持创新的心态,在思维上不落入俗套。
03
《你该拿你那“蹩脚”的小服务公司怎么办?》
来源:techcrunch在硅谷,做产品而非做服务似乎成为了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,而这种思维正是被风险投资所追求高利润,高扩展性的诉求所炒热的。Mark Suster 写于 2011 年的这篇文章反对所有公司都狭隘而盲从地做产品生意,只是为了讲述一个好听的故事。(画外音:多一点真诚,少一点套路。)尽管从财务和速度上来看,Service Business 不那么容易获得 VC 青睐,但这并不意味着没办法做出一家优秀的公司。Suster 根据自己的经验从业务和融资层面给出了建议,并鼓励创业者坚持自己的主张,构建有趣而又有经济意义的企业。
04
《你真的需要 VC 吗?》
来源:bothsid.es为什么绝大多数初创企业都不需要风险投资(这个比例可能是 95%)?Mark Suster 在他写于 2009 年的旧文里给出了答案:风险投资就像是给公司加入火箭燃料,是在给进入轨道的公司快速放大收入机会;风险投资绝不仅仅满足于 3 倍的回报,而是期待 10 倍甚至是 1000 倍的回报。因此创业者在早期应该关注业务本身,而不是以融资作为目的,用一笔相对较小的融资和较低的烧钱率去证明业务,等走上正轨再通过 VC 快速成长。
05
《你不必做一家可快速规模化的公司啊!》
来源:Medium当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公司快速扩张,融资新闻接连不断时,似乎所有的创业项目都有一个宏大的增长空间。作者陷入了思考:是否一定要做一家可快速规模化的创业公司?他建议创业者在创业之前想清楚 3 个问题:我能挣钱吗?我会为我所做的事业骄傲吗?我享受这个过程吗?事实上,最好的生意应当是自己所真正喜爱,愿意投入10-15 年持之以恒去做的,而绝非去做一件迎合 VC 的事。不要忘了,(大部分) VC (目前还)不是一个规模化的生意。
欢迎转发朋友圈,如需转载至其他公众号、网站、移动端 App,请与「峰瑞资本」联系获得授权。
官方 BP 通道:BP@FREESVC.COM